当前位置:赣新网 > 房产 > 正文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引市场透明化思考

2018-05-24 11:44:1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月28日发酵至今的《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还没有结束。在影院提出质疑、在线票务平台介入、国家电影局初步调查之后,现在还没有答案。

为何《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引起巨大反响?尽管仍有疑虑还未解决,但若能让电影市场数据更加透明化,或许也是这场“退票风波”事件意外的价值所在。

4月28日,《后来的我们》上映。这部刘若英导演的青春题材电影以2.85亿元票房成为当天最大赢家。

随后几天,《后来的我们》继续高开,“五一”档过后,上映4天的《后来的我们》收获9.3亿元票房。但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退票风波也同时发生,引发人们对这部影片票房的质疑。

首先提出退票疑问的是影院方面。微博电影博主@电影票房 爆出几张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多位影院人士对《后来的我们》退票比例提出疑问,认为这部电影退票张数过多,其中武汉万达所有店共退了4342张票。随后,票务平台猫眼、淘票票、时光网等也得出统计,均有大范围退票,退票比例均高于往常。

针对质疑,电影相关方纷纷表态。刘若英工作室表态称,一直持续与片方和发行方进行沟通,强烈希望找出问题所在,查清事实真相,并表示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尽早查明真相。

作为《后来的我们》出品方与发行方,猫眼首席运营官康利在接受包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表示,《最后的我们》退票比例和以往数据相比偏高,但仍属多种因素综合的市场自然反应。

电影主管部门国家电影局也对此进行了调查。电影局初步认定,《后来的我们》退票情况确有异常,具体问题尚待研判。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对《后来的我们》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反应,还是相关利益方对电影票房市场的一次操纵,成为此次事件中被关注的焦点。而猫眼作为影片出品方和发行方,被视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

在猫眼的媒体沟通会上,康利用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试图说明这是一次正常事件。按照康利的说法,4月28日猫眼平台退票订单38万张,其中54%的订单确定为用户正常改签行为,而在剩余46%的退票订单中,又有部分疑似黄牛所为的恶意刷票。38万张电影票涉及票房约1300万元,去除改签的54%订单的金额,相当于有590万元退票金额。康利认为,这在当天《后来的我们》2.8亿元票房中所占比例甚小。康利认为,在重要档期的首日,影片退票和改签比例的高起是一个常态,只不过这次比历史上更多了一些。

另一家票务平台淘票票也分享了其退票比例。淘票票表示,《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在淘票票平台退票率为9.16%,接近日常退票率的3倍,其改签率也超过日常改签率3倍。淘票票认为,《后来的我们》售票数据的确存在异常。

康利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单片退票率与年退票率没有可比性。并且他表示《后来的我们》退票比例高有几个原因:预售阶段比较火爆,临时改签的概率就大,而且4月28日虽然是周六,但是一个工作日,因此容易引起退票。

对于影院方面的质疑,康利表示,猫眼已经与各个影院和院线公司进行数据核对,目前这个进展顺利,已经有多家影院投资公司确认和猫眼数据吻合。具体公司名单他并未透露。

截至目前,国家电影局对《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仍在调查中,猫眼多次强调,其内部自查与票房数据方面均没有问题,这次事件究竟结果如何,也需要继续等待。

4月28日,发现《后来的我们》大规模退票后,猫眼与淘票票都暂停了退改签业务,随后几天,二者又不约而同开放了历年来在这两家在线票务平台上的历史退票数据。

这对于近年来屡屡被曝出问题的电影市场而言,是一个透明化的契机。此次退票事件中,尽管退票金额对比票房总额而言占比不是太高,但却引发大规模争议,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源于大众对电影票房数据质疑的多次积累。

2016年,《叶问3》曝出票房造假丑闻,数据显示《叶问3》虚假排场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此外还有多部电影买票房、偷票房等乱象频频出现,各种层出不穷、弄虚作假的行业乱象消耗了大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信任。

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这意味着对电影票房数据的弄虚作假,将会上升到违反法律的高度。这样的环境下,电影票务市场需要更加透明的数据以及更规范的管理。

“这次事件中,我们无意中忽略了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透明度。”康利表示,这将是猫眼接下来改进和优化的方向。